山西减煤:逾百万户“煤改电”“煤改气”
发布时间:2018.01.08
2017年12月18日,山西太原市西山脚下的风声河村,一条运煤铁路从村中穿过。
背靠西山煤矿区,数十年来,这一带的村民靠捡散落在路边的煤块和购买煤矿厂的低价煤,就能以低成本的付出而凑足冬季供暖燃煤量。
这个冬天,村里铁路东边村户实施了“煤改气”,西边改了电取暖,看不到游村转街拿着喇叭叫卖的卖煤车和堆在院中的散煤堆,家家户户原来烧煤的炉子基本都拆了。
在山西省,目前已有太原、阳泉、长治、晋城、临汾等8个地级市划定了禁煤区,其余3个地市也按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要求基本实现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替代;山西全省109.5万户实施了“煤改气(电)”,沿袭上千年的烧煤取暖传统正在成为过去。
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之年,散煤燃烧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成为北方供暖季首要被治理的对象。
近年来煤炭年产量近10亿吨的山西,也在不停地退出煤炭产能和减量化生产。2016年退出产能2325万吨,压减煤炭产量1.43亿吨后,2017年按计划应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产煤140多亿吨、提供全国1/4的煤炭的“煤海”山西,如今也要慢慢摆脱对煤的绝对依赖,改用更为环保的气和电。
用上天然气的村庄
2017年12月12日上午,在太原市向阳镇南下温村,崭新的黄色天然气管道从村中一排排民居院墙上架设而过,村民们家里都装上了燃气壁挂炉,路边堆放的煤堆、柴堆都不见了,屋顶的烟囱也都拔了。
“现在取暖、做饭都是用天然气。”村民郝彩荣一家在10月份就用上了天然气,家中有80岁老人,暖气开的早一些。
郝彩荣告诉澎湃新闻,去年烧清洁煤的时候,一个冬季取暖要花7000多元;现在用天然气,安装壁挂炉政府补贴后村民自己只掏了1900元,用天然气还有补贴,算下来比烧煤还便宜一些,家里也干净、省事,不用半夜起来添煤烧火。
郝彩荣说,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烧烟煤,房顶的烟囱一到晚上就冒黑烟,“不敢开门,煤烟味呛人”。
12月15日中午,在临汾市尧都区南羊村,64岁村民杨金元趁着小孙子放学在家,打开了厨房的燃气壁挂炉,将温度调到55摄氏度。过了片刻,他用手摸了摸暖气片,“热起来快,比烧煤方便、干净,就是不敢长时间开,气表跑的快的很”。
此时,壁挂炉边的燃气表上显示用气量为124.689立方米,剩余金额406.95元。当日早上6点开壁挂炉取暖前,杨金元特意在纸上抄下燃气表上显示的剩余金额,427元。“开了还不到4个小时,20块钱就没了,一天得差不多60元”。
燃气壁挂炉是一个月前全村统一“煤改气”时装上的,拆掉的燃煤锅炉至今还放在院子里。政府补贴后,村民们只花了3300元就接上了天然气用上了壁挂炉。其中还包含700元购气费,天然气每立方2.35元,杨金元买了300立方气。
“说是烧气有补贴,还没发下来。”顾及费用太大,杨金元每天只开9个小时壁挂炉取暖。早上6点到8点,小孙子起床上学开两个小时供暖;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小孙子放午休回家开两个小时;再就是下午孩子放学从下午5点开到晚上10点睡觉前。
此前,澎湃新闻从山西省太原、长治等地环保部门证实,“煤改气(电)”后,政府按照“村民自付费用基本和过去用煤持平”的原则,根据每户村民居住面积测算用气(电)量,发放采暖季补贴,整个采暖期补贴不超过2400元。补贴政策暂定三年,山西不同地市补贴标准略有差异。
长治市环保局局长赵晚花此前告诉澎湃新闻,长治市的“煤改气(电)”补贴会在采暖季结束后,置换成气、电量,直接充值到居民气卡、电卡中。
清洁煤置换散煤到全面禁煤
山西多地禁煤区经历了以清洁煤置换村民家中的散煤,再到回收散煤实现全面禁煤的过程。
2017年1月,临汾市因二氧化硫浓度持续攀高,浓度在1月4日一度达1303微克/立方米,引发全国聚焦。
经环保部与山西省政府联合派出专家组调查后发现,临汾二氧化硫居高不下,存在五大原因,其中散煤污染居首。据统计,2016年,临汾全市煤炭消耗量高达3660万吨。
该事件之后,据央广网报道,临汾市通过用市场价900元一吨的洁净焦来置换群众手中现存的275元一吨的劣质散煤,将群众家中高污染的散煤进行了置换回收,以减少对环境污染。中间差价则由市县两级政府进行补助。
2017年10月1日以后,山西省8个地市相继划定了禁煤区,在禁煤区实行“散煤清零”,进行“煤改气(电)”清洁取暖,拆除了燃煤锅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运输、燃用煤炭。
存留在群众手中散煤怎么办?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的长治市,已实施“煤改气(电)”的村庄,当地采取回购的方式将居民手中存放的劣质散煤清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