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院士制冷展发表演讲,空气能热泵采暖得到大力推崇
发布时间:2017.04.13
近年来,强调节能减排成为了我国的主流思想,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清洁能源设备的普及。而采暖领域在这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月12日,中国制冷展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教授就发表了题为《清洁供暖行动:热泵产业难得的机遇》的演讲,针对清洁能源采暖一事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其中他谈到了空气能热泵在供暖领域的应用。
江亿教授首先提到,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若干点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明显下降;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用户以上。
由于上述要求的提出,清洁能源采暖设备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在诸多的采暖设备中,江亿教授重点讲述了空气能热泵的供暖细节。他认为:空气能热泵是目前“煤改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使用条件最为宽松。分散式(一室一机)、多联机等应优先发展,规模不宜过大。当外温在0℃左右时,是空气能热泵的传统应用范围,空气能热泵可以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当外温在-10℃左右时,如果采用喷气增焓技术、“双级压缩”技术,同样可以使采暖热泵的制热能效比COP达到2.0以上。
在几种常见的供暖方案中,电暖器由于耗电量较大,一旦当地大面积启用电暖设备,会给当地的供电网带来非常巨大的压力。而天然气管网的铺设,在我国许多乡村地区并不完善,要想实现家家户户“通气”的目标,短期内还不太可能。空气能热泵是以电能作为驱动力,空气能作为热量来源,只要家里有电,设备就能运转,对于使用条件确实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应用的地区更广泛。
而北方地区,由于纬度很高,不少地方的冬季温度都长期处于0℃以下。这时候,江亿教授所提到的“喷气增焓”技术就派上了用场。“喷气增焓”技术,其实就是采用特制的喷气增焓压缩机,并对空气能热泵内部进行了改造,让热泵原先的单级压缩过程转变为“准二次压缩过程”,以此提高空气能热泵在低温环境中的排气压力,提升热泵的制热效率。
这种技术,在2016年的“煤改电”中,就有着大量的应用案例。以北京地区为例,密云区、通州区、房山区的“煤改电”工程中,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采用了大量的喷气增焓产品。纽恩泰的超低温采暖热泵“入驻”当地用户的家中,为居民们提供热水和采暖。
该热泵采用了谷轮出品的带中间喷射的涡旋热泵专用压缩机以及经济换热器,配合大面积的亲水性S型波纹翅片,吸热面积增加30%,进一步提升了设备制热效率。根据实测,不需要电辅助加热设备,热泵也可以在-25℃的环境中稳定运行。制热能效比可以高达2.0。
采暖季虽然刚结束不久。但是从之前的“两会”到如今的中国制冷展,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2017年的冬季供暖问题。空气能热泵也多次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方案。随着各个地区的“煤改电”规划出炉,可以在低温下高效供暖的空气能热泵,也将在今年迎来一个新的爆发。